首页

青岛农业大学: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知农爱农高素质人才

发布者:韩桂红发布时间:2023-07-27

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,也是高等农业院校的责任与担当。青岛农业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,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,大力吸引外部优质资源,构建了科教融汇、产教融合、中外合作和公费农科生特色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了一大批知农爱农高素质人才,为“三农”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

以“大院大所”为依托,构建科教融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
聚焦乡村振兴、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,学校与中国农科院、中国农机院等19个“国字号”大院大所全面推进合作共建,集聚各方优质资源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。重点突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、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,将与科研密切相关的课程设为必修课,增设前沿课程,调整专业拓展课设置,增设学术创新类实习。大院大所专家教授、学术导师定期到学校授课、举办讲座。现与大院大所共建涵盖13个专业的39个创新实验班,培养本科生1126名。创新实验班超过70%的同学参与到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各类学科竞赛中,获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“创青春”等多项国赛、省赛奖励,多名学生考入“双一流”高校继续深造。

以“农技推广”为核心,构建公费农科生特色人才培养模式

2018年,学校成为山东省首批承担农科生公费教育培养任务的高校,招收涉农4个专业的公费农科生。以能力培养为根本,采取“人才定制式”培养方式,强调对社会责任感、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,培养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急需的专业人才。从2019年起,学校在莱西、乐陵等地建设多个科技小院,农科公费生利用假期在“科技小院”开展大量实习实践,完成12万余字的“科技小院”暑期社会实践日志,切实增强学生亲农爱农为农的品质与情怀。至今,学校共培养公费农科生682人,其中已毕业的2018级公费农科生,迅速成为扎根乡村、担当使命的新型基层农技人才。

以“产业学院”为抓手,构建产教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
扎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,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,是学校服务社会的一大特色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,学校聚力填补国内盐碱地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空白,大力推进省级智能农机装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,形成以产业需求为驱动、 产品为导向的产教研深度融合、 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。学校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,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、实践教学、创新教育与行业产业产品研发、设计制造等紧密结合,使学生真正参与融入到生产应用场景。通过政府投资和自筹经费投入5亿多元,基本建成158亩的引擎创新基地,并规划了858亩的产业创新基地,2022年获批人工智能农机装备新旧动能转换省级公共实训基地。

以“中外合作”为牵引,构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

学校服务中国农业转型发展和“走出去”战略,培养和造就一批“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国际化”的新农科人才。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,是国内最早设立以农科为主的“4+0”本科双学位的机构,所设置的农学等4个专业聚焦可持续农业与食品安全,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。


邮政编码:261061
联系电话:8785851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